12月18日,由深圳市证券业协会、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深港资本市场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此次论坛以“双向开放,互联互通”为主题,旨在为深港金融市场发展献智献策,促进资本市场双向高水平开放。

  在论坛现场,深港两地的嘉宾代表畅谈了通过金融与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跨境金融发展路径探索、打造大湾区金融人才多元交融发展高地等热门话题。

  值得提及的是,此次论坛还重磅发布了证券虚假陈述案投资者损失计算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多项突破与创新,通过金融科技促使投资者损失的认定更为精准,这也是深圳证券业积极探索投资者保护所取得的有益成果。

  深港互联互通向实

  在12月18日举办的第十三届深港资本市场金融创新论坛上,关于两地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机遇,受到了与会嘉宾的重点探讨。外交部驻港公署政策研究室参赞秦宏、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内地委员会主席王中泽等人列席论坛,参与此次论坛的还有来自政府部门、香港金融机构及深圳证券经营机构的代表等近500人。

  秦宏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主要的增长极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国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创新试验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香港和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近些年来,深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深港金融合作水平稳步提升。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李闻涛分享了近年来香港资本市场助力湾区企业融资与发展的实践情况。他谈到,港交所对未来的发展计划制定了三个“连接”方向——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现在与未来。

  在他看来,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香港仍将扮演重要的“超级联络人”角色。在这背景下,港交所依托互联互通平台,不仅协助两地资本进出,同时还帮助企业在出海进行全球化布局中发挥香港优势。

  前海金融局主任赵晨在论坛上介绍了“金融支持前海30条”的落实情况。今年7月,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六个方面共115项“硬措施”,旨在深入推进今年2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简称“金融支持前海30条”)。

  “经过我们初步梳理,目前115项具体任务的落地率大概为64%。”赵晨表示。

  据赵晨介绍,前海金融局今年还广泛对接中信集团、华润金控等大型央企,共同推动“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实施;推动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大新银行,以及大湾区首家金控公司——招商金控等落地前海。

  基煜基金国际业务负责人李中则围绕跨境理财与资管的机遇和挑战分享心得。在他看来,政策或监管方面七大方向的实施和推动,将有利于跨境业务进一步发展。一是持续稳步改革开放,有利于加深两地沟通协同,包括管理层之间、政府与行业之间、同业间的沟通和互动;二是鼓励创新,通过政策扶持、监管沙盘来解决行业痛点、支持新技术新科技试点;三是人才的流通与共享,比如在考试、持牌资质、兼职、差旅等方面给人才提供了便利;四是资金流通,当前如场内的互联互通、QDII、基金互认、理财通等模式持续增加;五是更高效的信息流通;六是规则上与全球兼容,目前我国也已做出很多努力,互认的行业标准有助于大幅降低行业整体成本以及展业难度;七是增强风险对冲与管理工具的获得性。

  金融科技做优做强

  在此次论坛上,金融科技是另一大看点。大湾区金融机构如何通过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金证股份高级副总裁王海航围绕科技赋能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享了经验和见解。在他看来,金融科技创新,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他表示,金融科技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包容性,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

  为促进证券行业管理更规范,提升信息系统稳性,助力行业良好稳健发展,本次论坛还“亮相”了新的团体标准。

  据悉,在深圳证监局的指导下,深圳市证券业协会、深圳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委员会组织辖区证券公司每年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今年,深圳市证券业协会、深圳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委员会制定发布了三项团体标准,分别为《证券公司重要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标准》《证券公司重要信息系统监控管理标准》《证券公司IDC机房选型标准》。

  具体来看,《证券公司重要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标准》旨在为证券公司提供重要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的参考依据;《证券公司重要信息系统监控管理标准》旨在让各证券公司及同业机构充分利用自有监控系统,使信息系统更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证券公司IDC机房选型标准》旨在为证券公司数据中心建设IDC机房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投资者损失计算系统发布

  值得提及的是,证券虚假陈述案投资者损失计算系统的发布,也成为了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证券虚假陈述案数量激增。从2017年开始,案件数量从之前的每年近3000件猛增至7000件以上,索赔规模也迭创新高。随着全面注册制实施,信息披露成为监管重点。在此形势下,证券虚假陈述案中投资者损失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也愈加受到业界关注。

  既往司法实践中,法院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损失计算成为主流。目前,全国约有5家专业机构提供损失计算服务,但详细算法未完全公开,不同专业机构的计算结果也有差异。

  为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深圳证监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深圳市证券业协会、深证投资者服务中心、深圳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委员会、平安证券等拟定了一整套适应当前审判需求的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投资者损失计算逻辑,并依据该计算逻辑进行了系统开发。

  平安证券首席信息官张朝晖表示,从提出计算逻辑,到落地实现,该系统取得了很多突破与创新。比如,提出了度量系统性风险的新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率先提出了合并考虑信用交易影响的有效交易确定方法;率先提出了诱空类虚假陈述案的有效交易确定方法。

  他表示,未来会择机公开系统背后的损失计算逻辑,希望能借此推动各家专业机构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损失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深信,证券虚假陈述案投资者损失计算系统的推出,将为资本市场的公平正义提供更有利的技术支持,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张朝晖说。